2010年7月14日 星期三

《凡事都有好方法》

搬家法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作者:楊望遠
在工作簡化的研討會上,總有人認為本身工作己純熟順利,不再可能改善,遑論大幅簡化了。
然而,據歸納分析,一般人的工作量中,至少有百分之五十是無效或可改善的,上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人力閒置,若能完全有發揮,生產力至少提高為四倍。
為何多數人見不及此呢?實乃點滴累積,習不察也。
我有一友,喜收藏堪用之物,全屋都是寶貝,至壅塞不堪。親朋同事屢勸其整理一下,將多餘不用之物捨棄,以改善居住空間,皆見其面露苦色,無一物肯捨棄。
數月,前其不堪噪音及汙濁空氣,而於郊區購一屋一幢,且僱工裝潢得十分華麗。待搬家時,左挑右選,來回細審,無一物值得搬入新家,數十年糾纏之情結,一夕間完全割捨。
同理,若要我等從現有工作中,挑出那幾件不必做或可簡化,往往一件也難;但反過來,先將幾所有工作挪開,再挑出那裡幾件非做不可,便會發現少得多。再換一個說法,若要調往新職,又有幾件工作會隨同卦赴任?接任者是否會接下全部工作 ?
其實搬家法的效用非常適合忙碌的現代人,偶爾或定期將思慮搬家一下,將工作搬家,將檔案搬家一下...,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。
其歷史悠久的企業,四十餘年來,除每三年一次的粉刷外,不僅人事安定,連辦公室內陳設及工廠內布置也非常固定。某資深主管甚誇稱,閉著眼晴也能來去自如。
結果是長江後浪推前浪,一家家後起企業大幅成長=超越,讓企業的業績仍異常穩定,予人老舊不振之感。
企業若真心追求永續經營,勢將生命貫注在企業內,不斷搬動翻新,維持創新活力。總之凡事有更好的方法,當藉口工作不可能簡化改善時,請以搬家法一試。


差不多是天意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作者:楊望遠
中國人處事不夠精確,凡事「差不多」。
事實上,天意即差不多,既能蘊涵變化契機,亦免於繁瑣滯礙。
如天候預測之難於精確,便是明顯例子。
其他如衣服尺碼,L、M、S,即使訂做,亦未必完全合身;每月薪水固定,但實際工作天數卻不一,信函要分平信、限時、掛號,顯示郵遞中狀況變化。
其實,國人講「差不多,差不多就好」,並非想要混水摸魚,而是不希望精準地釘死在一點,動彈不得;真正用意在能隨狀況變化不斷調適;所謂「此一時,彼一時」,不必計較一時,而求取長期的合理與均衡。
唯中國歷史文化太過悠久,致背景模糊,許多人未能追根究柢,而對「差不多」認識不清,乃有過猶不及的反應。
須知,差不多是天意,是文化的累積、經驗的傳承,亦即脈絡可循的道統,不是個人可以任意更張的。
雖然,有人標榜當今是「不確定的時代」,但「不確定即確定」;同理,差不多不離「大同小異」的原則。也因能有此理念,每個人乃能各取所需,找到最適的發展空間及彈性。
因此,個人須肯定天意的差不多,而採取精確的思考及果敢的行動,切莫淪於「差不多」的皮相,以致一事難成。


士氣衡量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作者:楊望遠
常聽主管抱怨:「我們公司向心力差,士氣低落,簡直無法管理。」
於是,有人問「士氣高低如何衡量?」是憑直覺?還是靠數據?
士氣,表面上看來,的確是十分抽象,致無法具體加以衡量;但深究下去,卻不盡然。
其實,任何事物往往一體兩面,而且皆有因果關係,譬如士氣是「因」,則必有其「果」,「因」固然抽象,「果」卻是具體的,故衡量「果」,亦等於評估「因」。
我們要求士氣高昂,會產生何種結果?不外乎:
1.效率提高。
2.出勤率提高,流動率降低。
3.工作調派配合性好,爭議減少。
4.整理整頓效果顯著。
5.自動加班,適時達成任務 。
6.目標圓滿達成。
雖然,上述的「果」與其他的「因」亦有交互作用,但只要完整收集一段時間的實際過程資料,仍能分出程度高低,予以適當評比,其衡量效力是肯定的。
同理,任何抽象的事物,如向心力、教育訓練、創意、積極主動、忠勇孝悌等,皆可以其果設定衡量指標,評估出程度高低。
因此,身為主管莫再將管理不善歸咎於抽象的名詞,而當設法具體化,並用心改善管理才是。


十倍速提升競爭力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作者:楊望遠
自從「十倍速時代」一書問世以來,焦點似乎集中在所謂高科技產業,而傳統產業則成了沒落不振,必須外移的族群。  
然而,綜觀國內大財團,多具有傳統產業的堅實背景,不論石化、紡織、電機、車輛、製鞋、食品...,皆能雄霸一方,各領風騷,一樣具有光明前景。
那麼,比率佔97% 的中小企業,是否成了大企業的防波堤及炮灰,永遠難有出頭天?還是只要肯不斷長進,終成蛻化成為大企業?
有人說:台灣的中小企業韌性堅強,從石油危機開始,經歷了新台幣升值、勞工短缺、土地難求...,直到最近的金融風暴,似乎都能安然少事,屹立微搖。
但,換個角度看,也可說成平時只求得過且過,唯有見到棺材才拚命,卻也多能柳暗花明又一「春」;然後,又安逸地等待下一波危機。
如今,十倍速時代來臨,危機來得既急且密,幾乎是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,眼見一口氣換不過來,便將作波臣,恐怕,連好整以暇地坐以待斃都不可得,非得突破傳統隨遇而安的被動做法,必須一次拚盡全力,主動搏命突圍,方能化危為機。
但是,以前也改革過數次,如3210作戰,即效率提高30%、庫存降低20%、成本降低10%、零缺點、零傷害,似乎成效不彰;又如「全員都革新,天天有進步」,結果是煥然一新之後,成了天天有退步...,以致大家都心知肚明,不過是說說就算,頂多熱鬧一陣,不可能會是玩真的,何必卯足全勁白費力氣!
其實,以往的努力並未全然白費,只是久臨門一腳,即能水到渠成;若能拿住竅門,用對方法,不僅能快速(一至三月),而且大幅(三至二十倍)提升各方面競爭力,不必訝異疑忌,皆是可即學即用的實戰心得,一試便知!
如果,用遍地黃金來形容台灣的企業,恐怕視而不見者揉破了眼也看不到,我們將逐一引導「忙、盲、茫」的企業人去開金礦、採寶玉,一定令人目不暇給。
不過,先申明一點,開採所得須用來提升競爭力,切忌驕奢怠慢,淪作波臣!


有關單位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作者:楊望遠
不知從何時開始,「有關單位」成了無所不在、無時或缺的一個有形的單位。
請看:路面坑洞,「通知有關單位處理」。
民眾請願,「轉知有關單位處理」。
兩岸貿易,「召集有關單位研究」。
治安惡化,「責成有關單位改善」。
有關單位到底有多少,到底是哪些單位,從來鮮有人去清楚,否則遊戲的趣味也沒了。
事情辦不好、沒辦成,非己之過,乃有關單位配合不足之故。
事情一延再誤、遲無下文,非己不力,乃有關單位研究討論,力求慎重,無法周全之故。
總之,不論事前、事中、事後,只要將責任推給有關單位,反正沒人清楚,大家推來推去,玩的人趣味十足,等的人可是怨氣沖天。
以IE的眼光來看,根本不該存在有關單位,任何事只有「主辦單位」,必須擔負成敗全責,沒有任何推卸的餘地。
至於事件相關單位,乃對主辦單位負責,不得作為推卸、延宕的藉口。
以「主辦責任大分類法」,凡負責比率最高者為主辦單位,任何事都能歸屬唯一主辦單位,全權負責處理。
若每一個人不再偷懶地將責任推給有關單位,而認清地直指主辦單位,相信在國家、在企業,必能因權責分明,而能有高績效。


到岸不需船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作者:楊望遠
有位媳婦,每次煎魚,都把頭尾剁掉,婆婆看在眼裡,憋在心裡。終於,有一天,婆婆實在憋不住了,假作不經意地問:「煎魚為何要去頭去尾?」媳婦毫不遲疑道:「我娘家都是這麼做,可能是傳統吧!」
婆婆只好笑笑道:「你下次回娘家,問問你媽媽,看他知不知道原因。」媳婦心想婆婆急著要答案,便打電話回娘家,一問之下,連她自己都不好意思。 原來,當時因為鍋子小,不去頭去尾煎不下,想不到換了大鍋,卻忘了原因,舊習慣一直延襲下來。
十多年前,國內生產電腦主機板、監視器,都須經過燒機測試(Burn-in);量小時,空間及時間都還好解決;但,高倍成長後,如此積至壓,的確相當沈重。
有一次,筆者輔導的公司,在經營管理會上,某主管提出:「燒機房容量不夠,必須立即擴建。」但,全廠能用的空間,幾乎都滿了,怎麼辦呢? 七嘴八舌的討論,都是想什麼法子儘快擴建,筆者問了一個很外行的問題:「為什麼要Burm-in?」
大家都楞住了,最後,品保經理挺身而出答:「此乃保證品質的必要製程,避免新購不久就故障。」
筆者問:「目前測試結果,不良率有多少?」
答:「不高,約1%」   
再問:「是普遍分布,還是偏向某些規格。」   
答:「幾乎都是新產品、新規格、新零件。」
根據一年來的報表數據,也證實確是僅有「新」的部分不合格。
於是,運用層別管理,沒問題的部分不必再燒機,只有少部分須測試,待找出原因,改善穩定後,便可免除。
如此一來,空間空出甚多,庫存大幅降低,出貨也順暢了。 早期,因為技術尚不成熟、另件品質不穩定、分析技巧不進步,故因襲舊制,不敢擅改;久而久之,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,失去了大好改善進步的契機。
某次,英國軍事演習,各國使節觀閱。 一位美國將軍對發炮時,先有一軍士橫跨一步,然後雙手由上而下重重一拉的動作,百思不得其解,乃就教英國將軍。 這位將軍沈吟道:「歷年來一直如此。」顯然也不清楚典故,只好一齊去向一位老將軍討教。
老將軍回憶道:「很久很久以前,炮是由馬拖運,發炮時怕馬驚嚇亂竄必須將馬拉緊...」
結果是,早就改汽車拖運了,這個動作卻莫名所以地保留下來。   
到了岸上,為何還把船扛著在陸上行走呢?



從源頭改善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作者:楊望遠
某芬芳劑製造廠,每逢玻瓶內有雜質,須於生產上線前,額外加一組人以手工清洗再吹乾,不僅速度放慢,地面濕滑,也常因趕貨,仍有洗未淨或吹未未乾的情況,因擾甚久,卻無可奈何 。
由於玻璃瓶皆為新製,理當清潔無雜質,為何需要清洗呢?一行人親訪位於新竹的工廠,追蹤雜質由何而來。
一路追蹤的結果,發現玻璃瓶工廠因新竹風大,且門窗洞開,故地上、機上、樑柱上、紙箱上...都積了一層厚厚的粉塵,在空瓶裝箱時,難免落入雜質;其次是裝車運輸過程中,紙箱偶有破損,也不免溢入粉塵;最後是存庫待用時,因進料抽檢後並未封箱,再度使有灰塵落入。
既然知道雜質的由來,解決之道並不難,也不動大工程;首先,將包裝用的紙箱用塑膠布遮蓋,不使沾塵;其次,改變裝箱方式,將瓶口向上改為向下;接著,針對運送途中的破損紙箱,個案處理;最後,存庫待用時確保密封;經過一個月的反覆要求,終能做到需清洗即可上線。
其實,企業內存在許多類似無謂的浪費,如某飲料廠及某礦泉水廠之裝瓶,亦因雜質遭客訴,竟也要求上線前須洗瓶,為何不設法從源頭去改善呢?
如果,因為有人偷東西,是否便認定偷竊合法,而拚命設法補足失竊的物品呢?難道只要積久成習,便真的可以積非成是嗎?


高待遇,高效率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作者:楊望遠
一般人以為,待遇就是領多少薪水,其實不然。 社會上有不少義工,,默默地做著不支薪的工作,他們的待遇是助人的快樂與成就感。 社會上有不少有心青年,不在乎微薄的薪水,拜師勤奮學藝,他們的待遇是終身受用的一技之長。
更有不少人,期盼獲得的待遇,己不再是更高的薪水,而是
◆一展長才與抱負的良好環境。
◆肩負命、承擔重責的肯定與環境。
◆可以成為良師益友的工作夥伴,及至生活夥伴。
◆在安定中,與團體同步成長,共同邁向光明遠景。
可見,越來越少的人,只為了薪水而工作;因此,「待遇」便不只侷限在有形的物質上,而須擴大至所有能滿足人性需求的因素。
待遇高低、好壞,當然也不再取決於薪水高低、福利好壞,那些都包含在高待遇中;統括言之,取決於人性尊重的具體表現,及滿足人性需求的程度。
自古吾等皆認定「人性貪得無饜」,而極力予以壓抑;但以自主管理者的立場來看,人性只要善加疏導,則非常容易滿足,甚至「士為知己者用」,而不先討價反價,談好待遇。 如今,不少快速成長的企業皆印證「高待遇,高效率」,吾等是否還在薪水上斤斤計較,而未用心設法去真正調高待遇?


冰山效應商機大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作者:楊望遠
許多人常嘆:市場就那麼,又遇上不景氣,再加上惡性競爭,生意真是做不下去了!
這些人便是典型的例了,只見到冰山露出冰面的一角,對於沈在水面下,高達十分之九的潛在市場,竟忽略去發掘。
鐵達尼號耗資兩億五千萬美金,許多市場專家都預測會血本無歸,結果是眼鏡跌落滿地,潛在商機迄今未歇。
先讓我們回顧一下各類商品市場開拓的情形:
台塑、奇美在規劃建廠時,產能往往大於市場總需求,結果因價廉物美,取代了許多傳統產品,如今,更將市場擴張至最初的千倍以上。
統一當時引進玉米製沙拉油時,誰也不信市場消化得了;如今,大宗物資採購已成為平衡中美貿易逆差的要角。
如果,每個人一生中只有兩三枝筆,寫到不能寫才換新,市場恐怕不及目前的5 %。
如果,每個人只有兩三套衣服,穿到破才買新衣,目前的成衣廠商恐怕有十分之九要倒閉。
再看看各類用品,如果都到不堪使用才更新,恐怕市場衰退的幅度大蕭條也比不上。
茲以自行車市場為例,說明潛在市場有待開發:
民國七十年左右,台灣市場不過每年二、三十萬台,直到捷安特加入,使市場擴充到五、六十萬台;近十年來,便一直維持一規模,大家也認為市場飽和了。
然而,經過評估,台灣市場當有二、三百萬台的規模,只要每個人的自行車夢能夠實現。
為何大多數人的自行車夢難償呢?有三個主要原因:
一、自行車銷售點不足。
  「下次碰到自行車店就幫你買一台!」
  可惜磋砣過青少年期, 購買動機亦隨年華飛逝。
二、替代品太多。
  直排、機車、電腦.......,青少年的心飄忽不定,看誰能先抓住。
三、活動空間欠缺。
  許多國家專設自行車道,連大陸都如此規畫;
  但,台灣目前現有的,如淡水河、基隆河,亦未充分推廣呀!
真正的癥結還是第一點,若能突破通路上的不便利,相信可將許多人的潛在心願,包括成年人,一併激發出來。

沒有留言:

wibiya widget